小孩子沒愛心? 讓哈佛大學告訴你為什麼!

"如果你的生命不快樂,生命就甚麼都不是。快樂之後才能做得好,然後才能夠有多餘的精力幫助其他人"

經過十年左右,訪問過一萬個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與不同區域的三十三個學校的中學生,哈佛大學的"讓他關心計畫(Making Caring Common Project)",顯示出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把追求自己的快樂與追求高的成就表現,擺在關心其他人之前 (20%)。而且這樣的強地順位,並不是局部的現象,而是全面的,因為如果問當事人覺得其他同學會怎麼評估追求自己快樂與關心他人,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認為其他人也都是重視自己的快樂勝過關心他人。

簡報1
簡報2

關心其他人這樣的品格是不是已經在這一個社會失去強調地位了,斷乎不是! 當訪問的對象是老師或是父母時,大家都一口同聲的認為關心他人的排序是在追求自己的快樂和追求自己的成就之前的。但是就在老師與父母一口同聲再同關心他人的重要性時,中學生卻認為父母與師長最在乎的其實是成績比現,而不是關心他人的品格。很顯然,父母覺得自己想要強調關心他人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但是每天的日常生活卻顯露出自己內心的真確價值觀。父母以為自己散發出的訊息是"個人成績不重要,關心他人的品格比較重要",但是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卻是,"個人成就很重要,關心他人不重要。" 

簡報3

聖經有句話說,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就在哪裡 (馬太福音 6:21)。你羨慕甚麼?你喜歡甚麼? 你喜歡的東西,就漸漸的讓你變成自己喜歡的東西! 因為你喜歡,你羨慕,所以你會思想它、搜索它、想像有它的樣子、想保護它,想要做出它,最後你就變成你喜歡的東西了。雖然我們嘴巴上還是講另一套,但是我們的行為卻騙不了人。

雖然人心詭詐,一口兩舌,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再一次看到花錢做數據來證明已經知道的事實,就是讓人有種說不出的諷刺與淒涼。

當然花時間、花錢做這麼多的訪談與數據的整理,並不僅只是要讓我們的心感到淒涼而已,還要提出警示。如果父母親不將關心他人當作重要的,並且訓練孩子實際的關心他人,將會使得孩子缺乏機會培養根本的人際關係技巧。而且不斷的有研究顯示,好的人際關係,才是我們的人生能夠快樂的最關鍵因素。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選擇權,選擇要做好或是要做惡,中學生的任何行為不盡然都是父母的錯誤。但是青少年階段卻是正處於大腦理智抉擇中心還未發展完全的階段。他們的決定很多還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因此父母的榜樣依然是他們成長的關鍵。當父母口是心非的將重視自己的成就擺在關心他人之前,有將使得小孩陷入變成殘忍、不尊重人以及不誠實的危機中。

研究顯示 75%的中學生考試作弊或是抽抄同學的作業;30%的學生在校被霸凌,而有50%的中學女學生舉報在校被性騷擾。

當我們感嘆社會變調,殘忍事件層出不窮時,社會也不盡然都失去了希望,還是有20%的學生認為關心他人是比實現自我還重要的。只是20%相對於社會的極大不法與殘忍還是有限的,所以大人必須要行動。

報告提供四點提醒給大家,這四點你可能早就知道了,但是花錢做出來的結論總是比較讓人安心,哈佛大學給你的建議如下。

1. 在你的引導之下,讓小孩子練習關心以及幫助其他人

2. 讓小孩子學習縮小焦點以及放大焦點: 縮小焦點意味著專心聽人說話,與範圍內的人建立關係。放大焦點,關心剛到團體的人、新學生或是班上不被注意的同學等。

3. 小孩子需要有強而有力的角色模範,當模範的人不代表就是完人,但應該要是正直的人,有錯就認,有問題就改,看到需要就去滿足!

4. 小孩子需要被引導學習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忌妒、憤怒以及羞恥都是阻礙小孩子願意幫助別人的不良情緒。小孩需要父母教導他們如何正確的處理自己的情緒。

這四點看起來不算是新知識了,但是學術報告的貢獻就是用更確定的方式來告訴你要更確定的事,那就是不管你在哪個階段,小孩﹑青少年還是為人父母,做人的道理是永遠都不會變的,人的罪行,不管你幾歲對你的傷害都是很大的!

 

10793857334003997718

mcc_the_children_we_mean_to_raise_4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