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告訴你,坦白,還是最好的 !

或許你不承認聖經的權威,但是你不得不讚嘆神對於人性的洞悉與真實的說明。人是神創造的,祂最了解人,所以祂對人的說明是最真實的並且一針見血的透徹,就好像你母親常告訴你的話,"你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你要拉什麼了!" 羅馬書 3:4 說道: 神是真實,而人都是騙子。你可能想辯駁,不服氣的說: 我沒有說謊,我只是有點不誠實而已!

欺騙這種事真是從亞當時代就開始直到如今,然後再說謊之後想要把事情變得比較不那麼嚴重的企圖,也是從亞當 (創世紀 3:12 ) 時代直到如今。所以當神責怪亞當為什麼吃善惡樹上的果子,亞當就說是夏娃給他吃的,企圖把責任推給別人,塑造自己是受害者的形象! 這就是人類欺騙的開始,蛇騙夏娃、亞當和夏娃想要騙神自己是無辜的。就這樣人開始在各樣的事情上欺騙,外遇、劈腿、貪汙、作弊、說謊,騙父母﹑騙老闆,騙情人…也騙自己,就這樣不斷的騙。但是人也不是笨蛋,一定都知道欺騙是不好的,欺騙是有損傷的,所以欺騙之後也會想要彌補。

想要彌補的話,就必須要坦誠自己的謊言,但是坦白的話就必須要面對說謊的代價,可能工作不保、關係破裂以及要面對道歉的難堪與壓力。如果不想負責任,又想要擺脫自己內心的罪惡感的話,該怎麼辦? 於是聰明的我們就因此發展出部分坦白的策略! 

部分坦承是好事嗎? 我們可以成功的擺脫罪惡感又得到說謊的好處嗎? 一篇刊登在人格以及社會心理學刊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的文章嘗試告訴這樣想的人,部分坦白和全部坦白有甚麼樣的差別?

研究人員利用在網路平台上招募受測者,讓受測者預測網路上的丟擲銅板的結果,總共丟擲十次,每次猜對的話可以得到十美分。預測結果是由受測者自己提報猜對幾次可以得到多少錢,所以在這裡會產生預測錯誤,卻因為想要多得獎金而多報的結果。造成說謊事實之後,在讓受測者有機會可以彌補、坦白自己的說謊事實,從這裡了解部分說謊與全部坦白的人的差別 (有興趣知道實驗設計者可以參考論文)。

受測的結果發現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說謊,這真是傷感的地方,人的正直感竟然連一美元都沒辦法抵抗!當然,也有可能因為一美元的價值太低,所以很多人覺得說點小謊有沒有關係。但你也知道的,不能說更大的謊,拿到更多的錢那只是沒機會而已! 所以面對誘惑這麼脆弱的人性,我們可以不警醒點嗎?

實驗結果發現,騙越大的人有越高的比例進行部分坦承的策略。

說謊越大的,越容易有部分坦承的現象
說謊越大的,越容易有部分坦承的現象

然而願意坦誠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道德的原因,因為這從三種坦白程度都得到相同程度的罪惡感預測值,可以得知,坦承並不是因為感受不好,而是因為這樣的坦承感覺比較容易取得別人的信任。

投影片2

那部分坦承從預測與想像的場景裡得到的數值是告訴我們,部分坦誠的人是做錯事又得到做錯事的好處嗎?

事實不是這樣的,剛剛的數據是要受測者想像事情的發展結果,但是當研究人員將受測者擺到現實的狀況時,在受測者說謊後以及坦白之前,立即問受測者的感受,研究人員發現,完全欺騙的人比沒有欺騙的人的負面情緒當然是高出許多,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部分欺騙的人與完全沒有欺騙的人的負面程度是相當的! 

這實驗數據真是相當的反映人生阿! 部分欺騙的人感覺和沒有欺騙的人一樣! 隱瞞部分事實的人覺得自己是跟誠實的人一樣! 

但是事情在坦承之後就不一樣了,部分坦誠的人面對罪惡感、羞恥感以及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程度是最高的! 數據又再一次反映人生了,部分坦誠的人雖然以為隱藏了部分的事實,實際上卻在應該坦誠的時候,再一次做了說謊的動作,所以內心的壓力累積到最高。

投影片3

這種部分坦承,卻在事後又被爆料的情況,在我們的社會層出不窮,上至高官巨賈,下至平民百姓,都在進行這種你知道多少,我才講多少的擠牙膏式的坦白遊戲。這樣做的人以為自己是進行一場人格的豪賭,只要你不知道全部,我就贏了,但是這好像莫非定律一樣,你覺得哪裡會有問題,就一定會出包,結果是常常證明進行這場豪賭的人,自己的人格是輸慘了!第一時間可能可以騙得了大家,但是第二時間就已經讓大家在心裡判了人格死刑,雖然被騙的人可能不知道事實的真貌,但是也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就認定你是說謊的人了。所以,部分坦誠的人,可說是面對自己內心的壓力,也要不斷的面對社會的壓力,走到哪都是壓力。

從論文實驗數據看來,部分坦承的策略,讓自己能夠保有卸除做了不道德事情的罪惡感,然後又想得到做錯了之後勇於承擔的美名,是不可行的,不要再賭了,不要再以為自己最聰明了!

人還是坦白最輕鬆,有錯就認,有錯就改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心靈自由的人生!

參考論文:

"I Cheated, but only a little": Partial Confessions to Unethical Behavior 

I cheated, but only a littl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