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看性教育讀書分享會

讀書分享會成員
讀書分享會成員

 

學校到底教導我們的小孩子甚麼樣的性教育呢? 

是根基於科學根據,教導我們關注自己的生理構造、身體健康、疾病預防甚至是養育健康寶寶的知識還是根基於性改革運動,鼓吹青少年在賀爾蒙狂飆卻理智不足的歲月盡力的進行各種性活動的嘗試? 為了要鼓勵放心、盡力的追求性的嘗試,自然的又誤導青少年有所謂的"安全性行為"的知識。哪知道我們以為的安全的,其實是有條件的,不是全面的安全,甚至有些嘗試的代價是感染病毒、披衣菌,因而造成子宮頸癌、不孕、子宮外孕甚至意外懷孕要墮胎的苦果。

不管是無意或是有意忽略地鼓吹"安全的"性行為觀念,使得接受教導的青少年輕忽性病以及病毒感染的危險性,卻不知道保險套對於HIV的防護率只有約80-85%,對於人類乳突病毒的防護率是零。也讓青少年輕忽染病的代價,以為即使染病也是可以醫治的,卻不知道感染病毒可能會常常復發,或是像披衣菌就算根治,也會造成輸卵管阻塞問題。

性教育就是要教導學生正視性病的危險以及避免性病的危險,不是性開放思想的宣傳!

從三月初開始直到六月初結束,每兩個星期一早上,新竹國際基督教會就陪伴一群關心自己小孩性教育的媽媽們, 一起閱讀 "你們在教我孩子甚麼?—從醫學看性教育"。起初十個左右的社區媽媽參加,到結束時有二十多個媽媽。她們真是了不起的學生,令人佩服的學生,因為她們將擔心化為學習的動力,開始依著這本書的規劃,努力學習起各種生物學的專業知識。從病毒感染途徑,細菌的特性,甚至到最後已經跳脫這本書的範圍,開始學習更多這一本書引用的相關論文資料。

於是每個人開始閱讀起男性腦與女性腦的差異,了解性別是天生的,是根基於我們的基因的,一個男生是每個細胞都是男生的,女生是全身細胞都是女生。而我們之所以成為男和女是基因造就的,不是後天的文化養成的。這樣的理解,使得我們可以將性別知識根基於科學,而不是感覺! 而當閱讀到青少年的腦發展時,大家更是聚精會神,因為許多家庭就正面臨小孩子將要進入青春期,為什麼他們不在喜歡被擁抱? 為什麼他們熱中冒險活動? 為什麼男生變得不喜歡說話,老是板著撲克臉為什麼感覺上他們老是睡眠不足,種種的現象,隨著閱讀到最新的科學解釋時,大家都恍然大悟了。

了解帶出力量,了解也帶出同理,一時間青少年的孩子在母親的心中已經不再是外星人了,這群媽媽彷彿感覺已經找到了確信的根基,可以再進一步地帶出更好的親子關係與教養策略。

這群媽媽不僅是好學生,更是付出愛心捨己的好媽媽,許多人會接觸這一本書是因為到學校做生命教育志工的緣故,所以興起要努力學習搞懂每個細節的決心,好幫助以及回答每一個在學校志工時間問問題的學生。她們真是了不起,不僅愛自己的小孩,也愛眾人的小孩。

愛心與付出是新竹國際基督教會與這群媽媽的交會點,因為教會是神給社會的祝福。很榮幸和這一群志工媽媽一起努力。原本星期天講述耶穌、福音、拯救等聖經名詞的主日場地,星期一早上卻變成是蛋白質、基因﹑雌性激素、睪酮素等名詞闡述的場景。

但這卻完全不違背教會的宗旨與信仰。一切的創造都來自於神,當我們越深入了解自己的身體時,這些免疫功能以及賀爾蒙互相協調的過程,無不顯示人是精妙的創造。同時也讓我們認知到人所將經歷的愛、擔心、焦慮與空虛,都是無法簡單地化約成是原子、化學分子的交互作用而已。當我們認真地面對創造,越是面對生命,就越讓人敬畏與讚嘆神的創造是何等的偉大阿!

無怪乎有神學家說只有先認識自己,我們才能真正認識神; 只有先認識神,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因為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就好像是刻模子刻出來的。所以當人迷惘,人受苦時,神就受不了了,祂一受不了就要推動事情發生,我相信讀書分享會就是這樣開始的,目前雖然已經分享過了,但是相信還會更多的事正等待發生,等待教會發揮愛心與決心!

 

讀書分享會參考資料

  1. 你們在教導我孩子甚麼?–從醫學看性教育, Mirram Grossman, M.D.
  2. The Female Brain, Louann Brizendine, M.D.
  3. The Male Brain, Louann Brizendine, M.D.
  4. The Teenage Brain, Frances E. Jensen M.D.

Comments are closed.